人們都知道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卻沒有重視身邊潛在的威脅--光污染,正嚴重損害著人們的眼睛。其后果就是各種眼疾,特別是近視比率迅速攀升。據統計,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達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國際上一般將光污染分為三類: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就是在陽光照射下,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和各種涂料等產生的反射光;人工白晝顧名思義就是夜晚路燈、樓體亮化、商場燈光、廣告燈等將黑夜照得如白天一樣光亮;彩光污染主要是娛樂場所等安裝的黑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五顏六色的光源構成的一種光污染。
據有關專家介紹,視覺環境中的以上三類光污染,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內裝修采用鏡面、瓷磚和白粉墻日益增多,近距離讀寫使用的書簿紙張越來越光滑,某些工業電子產品如電腦、智能手機等,人們幾乎把自己置身于一個“強光弱色”的“人造視環境”中。
人體在光污染中首當其沖的是眼睛。瞬間的強光照射會使人們出現短暫的失明現象,普通的光污染也會造成人眼的角膜和虹膜的傷害,抑制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的發揮,從而引起視疲勞和視力下降。這些危害不容小視。
光污染的防治
自我防護的方法:人們和有關部門必須增強防治光污染的意識,及時采取各種措施,著手制訂防治光污染的標準和規范,盡可能防止光污染危害人們的健康。
長期處于光污染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應更好地進行自我保護,采用個人防護措施:戴防護鏡、防護面罩、防護服等。把光污染的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當務之急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1、房屋裝飾,消費者和設計師樹立正確的光裝飾觀念,才能裝飾設計出健康無污染的居室環境。所以粉刷墻壁的時候,最好使用“生態顏色”。所謂生態顏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種明亮刺眼的顏色。一般而言,居家空間到底適用何種光源,除依據室內的整體規劃外,也應考慮用電之效率及各場所所需之應有照度。每一不同使用目的的場所,均有其合適的照度來配合。例如:起居間所需之照明照度為150-300Lux;一般書房照度為100Lux,但閱讀時所需之照明照度則為600Lux,所以最好再使用臺燈作為局部照明。
2、人睡覺時雖閉著眼睛,但亮光依然會穿過眼皮。據臨床統計,約有5%—6%的失眠因噪音、光線等環境因素引起,其中光線約占10%,一旦失眠,人體得不到充分休息,又將引發心煩、焦慮等心理問題。所以,在睡覺時還是建議關燈,如光線來自窗外,也可加裝遮光布來解決。
3、外出郊游時應戴上遮陽鏡;
4、青年人應盡量少去歌廳、舞廳等。盡量減少夜生活,調整好作息時間。
5、避免長期處于光污染的工作環境中;高危人群和已出現癥狀的應去醫院眼科檢查及定期檢查以發現病情,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6、盡量減少看電視、用電腦的時間,要注意休息,科學引眼,每小時讓眼睛休息一下,多眨眼,多看點遠處。
光污染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短期內不易覺察;這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光污染具有特殊性,與其他環境污染不同,很難通過分解、轉化和稀釋等方式得以消除或減輕。因此,對光污染只有采取以預防為主的防治方法。老年人尤應重視保護視力,否則年歲越大,視力越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