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是中國古代常用家居裝飾,它最初的誕生為防風御寒之用,古時人們休憩臥睡于席上或榻上,臨地較近,易感染濕氣,同時古時的房屋構造并不像如今這般防風御寒,天氣寒冷時,風從門窗縫中吹入室內,直逼床榻,常易生病,于是古人便在床榻前放置遮擋物阻止風寒入侵,這就漸漸有了屏風的誕生。
屏風誕生后,作為日常家居中的重要陳設,歷朝統治者、士大夫貴族等對于屏風的外觀陳設與裝飾功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們不斷改進美化甚至親自動手設計屏風,慢慢的,屏風開始與雕刻、鑲嵌、玉石、字畫、絹繡等相結合,繁復、秀麗、婉約、雅致、秾華,這些上流社會的審美情趣不斷的被賦予到屏風身上,它逐漸成為一個家庭財富地位的象征。
屏風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其功能的不同可被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進行大空間分割及戶外鶯歌宴飲陳設所用落地大屏風,小空間局部隔斷所用多扇折屏,條案箱幾所用陳設之小座屏,繪畫寫作中避免墨干所用之硯屏等等,它們星星落落存在于古典家具陳設的幾乎每個角落。
木玉軒老紅木展廳內此款大落地屏風亦是屏風中一款不可多得的精品,他通體使用紫光檀材質,以透雕為主要構造方法,外觀色澤黢黑油亮卻不乍眼,上部鑲嵌了一整塊云南天然大理石,石上一整幅山水布局,本自天成,遠景與近景相接,峰巒與云泊相稱,天地浩然,意境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