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排氣管,竟然引發一場血案,導致業主和裝修工持械互打,結果兩敗俱傷,一個骨折,一個血管斷裂。
昨日,導報記者從思明區法院獲悉,這名業主與裝修工近日因犯故意傷害罪雙雙獲刑,一同被判刑的還有業主的妹夫,因為他也動手了。
王老板是一名個體戶,前年年底,他請工人裝修自己位于廈門島內的一間店面。當天,他帶妹夫楊某一起到現場查看裝修進度。結果,他一看現場就很生氣,因為油煙機的排氣管沒有按照他的意思來做。
于是,王老板就找負責裝修的工人小付理論。不料,沒說幾句,兩人就吵了起來,還互相推搡。
沖動之下,小付拿起邊上的一把尖嘴鉗朝王老板的后背刺去。王老板被激怒,就一把拉住工人,對工人拳打腳踢。小付也不甘示弱,順手從地上撿起一塊碎玻璃劃傷王老板的手臂。
當時,在一旁的楊某看見大舅子王老板身上多處流血,他“仗義”地想上前幫忙,就拿起身邊的一把錘子,朝小付砸去。這一砸,小付當場倒地昏迷。
當時在現場的一名裝修工眼看局面無法控制,只好報警求助。還沒等民警趕到,王老板和楊某已經害怕了,他們主動將昏迷的小付送往醫院。
經法醫鑒定,小付全身多處受傷,右肩胛骨骨折,臉部三處縫合,輕傷二級。而王老板右前臂的神經、血管、肌肉斷裂,也是輕傷二級。
案發之后,在接受公安機關調查時,雙方均表示愿意和解,都說愿意原諒對方。
近日,思明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王老板、楊某和小付3人的行為都構成故意傷害罪,考慮到雙方都有自首情節,又達成了刑事和解,因此法院從輕處罰,一審判處楊某拘役5個月,緩刑8個月;判處王老板和小付拘役6個月,緩刑8個月。
有以上案例可以得知,在裝修糾紛中,采用極端的方式,只會害人又害己,所以雙方在協商相關的裝修問題時,應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以理相據,以事論事,不宜過分對刺激對方。一旦出現類似的問題,應求助于政府機關。
不同的解決辦法致使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1)順利的解決情況。在責任清楚的情況下,雙方又能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達到共識時,那么雙方應盡量忘懷此事,繼續合作的進程。切莫被過去發生的不愉快事宜影響雙方在日后的合作。不管是對于甲方還是乙方而言,這都是大忌。
2)妥協的解決情況。在雙方對責任爭議不下的情況下,可協商各自讓步,盡量把把問題簡化在大家能共同接受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在工程中是經常發生的,猶其是對責任認定不清楚的情況下。例如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是,鋪出來的磚不平,業主方抱怨施工方施工不合格,而施工方則埋怨業主方買的磚質量太差。
3)仲裁的解決情況。雙方對問題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那么最佳的方法就是通過技術部門來進行鑒定。不管是那一方都好,如果認為自己沒有錯,那么最佳的辦法就是找質檢部門來做一個技術鑒定。從而做為仲裁。但技術部門往往只能起鑒定的作用,并不能有效解決爭端。
4)法律的解決情況。雙方最終都不歡而散的情況下,那只有通過法院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最無奈的解決方法,因為雙方都得浪費時間浪費金錢。而且絕大部分的結果都是決裂的。所以,這一招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當然,我們得承認這是最有決定效力的行為,因為任何人都得遵守法院的裁決。
裝修是一樣煩人的工作,有著錯綜復雜的因素。所以,大家都需要抱著一種平常心來看待裝修中出現的問題,盡量協商解決。